SCADA的英文是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,譯成中文就是監控與數據采集。從其名稱可以看出,其包含兩個層次的功能:數據采集和監控。下圖所示為一個市政工程SCADA系統。
智能儀表
在一些側重數據采集、信息集中管理與遠程監管的應用中,遠程控制功能要求較低。在這類SCADA系統中,大量使用各種現場儀表做下位機,如智能流量計量表、冷量熱量表、智能巡檢儀等。
2.2上位機
(1)上位機組成:
上位機系統通常包括SCADA服務器、工程師站、操作員站、WEB服務器等,這些設備通常采用以太網聯網。
實際的SCADA系統上位機系統到底如何配置還是根據系統規模和要求而定。根據安全性要求,上位機系統還可以實現冗余,即配置兩臺SCADA服務器,當一臺出現故障(zhang)時,系統自動卻(que)換到另外一臺(tai)工作。
(2)上位機功能:
數據采集和狀態顯示。
遠程監控。
報警和報警處理。
事故追憶和趨勢分析。>與其他應用系統的結合。
(3)選用工控機或商用機
在SCADA系統發展初期,上位機系統普遍采用工控機。因為工控機在商用計算機上進行了改裝與加固,以適應工業應用的要求,主要體現在:硬件結構、系統可靠性、抗干擾能力和環境適應性等。
然而,近年來,隨著商業機可靠性的不斷增強,以及商用機與工控機之間較大的價格差距,SCADA系統選用商用機做上位機已經十分普遍。對于可靠性要求高的場合,可以通過熱備等方式來實現。
2.3通信網絡
通信網絡實現SCADA系統的數據通信,是SCADA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與一般的過程監控相比,通信網絡在SCADA系統中分演的作用更為重要,這主要因為SCADA系統監控的過程大多具有地理分散的特點,如無線通信機站系統的監控。
(1)上位機(ji)系統(tong)間網絡:
主要是連接上位機、服務器、通信設備、打印設備的局域網絡。
上位機還可以設置WEB服務器,提供遠程監控網絡。
(2)下位機系統間網絡:
包括連接I/O設備與控制器的現場總線,各種設備級總線等。
(3)連接上、下位機的通信網絡:
這部分網絡最復雜,形式最多樣,是SCADA系統的重要特點。
2.4檢測和執行設備
(1)檢測元件
SCADA系統中監控的參數按照數據類型可以分為模擬量、數字量和脈沖量等,模擬量包括溫度、壓力、物位、流量等典型過程參數和其他各種參數,而數字量包括設備的啟/停狀態等。
這些信號的獲取要靠各種檢測元件(傳感器)實現。
(2)執行器
執行設備接受下位機(控制器)的輸出,改變操縱變量,使生產過程按照預定要求正常運行。在不同的行業中,執行器類別不一樣,如在生產過程監控中,各種氣動執行器得到廣泛應用,典型的就是氣動薄膜調節閥,還有各種開關閥門。而在制造業中,各種步進電機、變頻器、伺服電機等調速設備得到廣泛應用。
3.SCADA系統典型架構
SCADA系統的發展三個階段:
集中式SCADA系統階段
分布式SCADA系統階段
網絡式SCADA系統
3.1集中式SCADA系(xi)統(tong)
所有監控功能依賴于一臺主機,采用廣域網連接現場RTU和主機。網絡協議比較簡單,開放性差,功能較弱。
網絡化(hua)SCADA系統(tong)以各(ge)種網絡技(ji)術(shu)為基礎,控制(zhi)結構更(geng)加分散化(hua),信(xin)息管(guan)理更(geng)集中。
客戶機/服務器(C/S)。
瀏覽器/服務器結構(B/S),支持Internet應用,以滿足遠程監控需要。
與第二代(dai)SCADA系統(tong)相(xiang)比,第三代(dai)SCADA系統(tong)在結構(gou)上更(geng)加開(kai)放,兼容(rong)性更(geng)好,可以無縫集成到全廠綜合自動(dong)化系統(tong)中(zhong)。
由于SCADA系統的規模可以從幾百點到幾萬點,用戶對SCAD系統的需求是多樣的,因此對其系統架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
SCADA系(xi)統屬于(yu)典型的(de)分布式計算機應(ying)用(yong)系(xi)統,在這樣的(de)系(xi)統中,體系(xi)結(jie)構(gou)是(shi)軟件系(xi)統中最本質(zhi)的(de)東(dong)西,良(liang)好的(de)體系(xi)結(jie)構(gou)意(yi)味(wei)著(zhu)普(pu)適(shi)、高效和穩定。由于(yu)體系(xi)結(jie)構(gou)是(shi)對復(fu)雜事務(wu)的(de)一種抽象,良(liang)好的(de)體系(xi)結(jie)構(gou)是(shi)普(pu)遍適(shi)用(yong)的(de),它可(ke)以(yi)高效地處(chu)理(li)多(duo)種多(duo)樣的(de)個體需求。同時(shi),體系(xi)結(jie)構(gou)在一定的(de)時(shi)間內保持穩定。當需求發生(sheng)變化時(shi),程序員可(ke)以(yi)不用(yong)修(xiu)改系(xi)統的(de)體系(xi)結(jie)構(gou)。
3.2客戶機/服務器結構
C/S結構中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的通信以
“請求一響應”的方式進行。客戶機先向服務器發出請求,服務器再響應這個請求,如圖1.3所示。
C/S結構最重要的特征是:它不是一個主從環境,而是一個平等的環境,即C/S系統中各計算機在不同的場合既可能是客戶機,也可能是服務器。在C/S應用中,用戶只關心完整地解決自己的應用問題,而不關心這些應用問題由系統中哪臺或哪幾臺計算機來完成。
客戶機/服務器結構
如在SCADA系統中,當SCADA服務器向PLC請求數據時,它是客戶機,而當其他操作站向SCADA服務器請求服務時,它就是服務器。顯然,這種結構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件環境的優勢,將任務合理分配到客戶端和服務器端來實現,降低了系統的通訊開銷。
3.3瀏覽器/服務器結構隨著Internet的普及和發展,以往的主機/終端(duan)和C/S結(jie)構都無法滿足當前(qian)的全(quan)球(qiu)網絡開放、互(hu)連、信息隨處可見和信息共(gong)享的新要求(qiu),于是就出(chu)現(xian)了B/S型結(jie)構,如圖所示。
瀏覽器/服務器結構
B/S結構最大特點是:用戶可以通過瀏覽器去訪問Internet上的文本、數據、圖像、動畫、視頻點播和聲音信息,這些信息都是由許許多多的Web服務器產生的,而每一個Web服務器又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與數據庫服務器連接,大量的數據實際存放在數據庫服務器中。這種結構的最大優點是:客戶機統一采用瀏覽器,這不僅讓用戶使用方便,而且使得客戶端不存在維護的問題
3.4兩種結構比較
(1)B/S模式的優點和缺點
B/S結構的優點表現在:
具有分布性特點,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查詢、瀏覽等業務處理。
業務擴展簡單方便,通過增加網頁即可增加服務器功能。
維護簡單方便,只需要改變網頁,即可實現所有用戶的同步更新。>開發簡單,共享性強。
B/S結構的(de)缺(que)點表(biao)現在:
個性化特點明顯降低,無法實現具有個性化的功能要求。
操作是以鼠標為最基本的操作方式,無法滿足快速操作的要求。
頁面動態刷新,響應速度明顯降低。
功能弱化,難以實現傳統模式下的特殊功能要求。
(2)C/S模式的優點和缺點
C/S結構的優點表現在:
由于客戶端實現與服務器的直接相連,沒有中間環節,因此響應速度快。
操作界面漂亮、形式多樣,可以充分滿足客戶自身的個性化要求。
C/S結構的管理信息系統具有較強的事務處理能力,能實現復雜的業務流程。
C/S結構的缺點表現在:
需要專門的客戶端安裝程序,分布功能弱,針對點多面廣且不具備網絡條件的用戶群體,不能夠實現快速部署安裝和配置。
兼容性差,對于不同的開發工具,具有較大的局限性。若采用不同工具,需要重新改寫程序。
開發成本較高,需要具有一定專業水準的技術人員才能完成。
4.SCADA、PLC與(yu)DCS
SCADA系統集中了PLC系統的現場測控功能強和DCS系統的組網通訊能力的兩大優點,性能價格比高,特別適合測控點極為分散,對控制的要求不是特別高的場合。
PLC系統,即可編程控制器系統,適用于工業現場的測量控制,現場測控功能強,性能穩定,可靠性高,技術成熟,使用廣泛,價格合理。
PLC多作為SCADA系統的下位機。
DCS系統(集散控制系統),適用于測控點數多、測控精度高、測控速度快的工業現場,其特點是分散控制和集中監視,具有組網通訊能力、測控功能強、運行可靠、易于擴展、組態方便、操作維護簡便,但系統的價格昂貴。
SCADA系統在結構上體現為上、下位機的結構,下位機完成設備的直接控制,而上位機側重于信息集中管理,上、下位機通過通信網絡連接。由于SCADA系統的控制對象分布可能極為分散,因此,SCADA系統的通信通常比DCS要復雜,通信的形式也會多種多樣。
SCADA系統可以集成不同廠家的各種測控產品,開放性更好。而某一過程的DCS控制系統通常是某固定型號的。
5.SCADA系統的應用
在電力系統中,SCADA系統應用最為廣泛,技術發展也最為成熟。
它作為能量管理系統(EMS系統)的一個最主要的子系統,有著信息完整、提高效率、正確掌握系統運行狀態、加快決策、能幫助快速診斷出系統故障狀態等優勢,現已經成為電力調度不可缺少的工具。
它對提高電網運行的可靠性、安全性與經濟效益減輕調度員的負擔,實現電力調度自動化與現代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具體應用:
樓宇自動化
生產線管理它
機械人、機件臂系統
其它生產行業
無人工作站系統